睢阳保卫战:大唐王朝的生死存亡之战配资论坛推荐网
睢阳保卫战是安史之乱前期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,这场发生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战斗,不仅关系到大唐王朝的存亡,更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。睢阳地处开封东南,是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冲,更是江淮航线的咽喉要道。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,睢阳守将张巡、许远等率领仅7000唐军将士,与18万安史叛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。这场持续十个月的守城战中,唐军创造了歼灭12万叛军的辉煌战绩,最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城破,张巡、许远、姚门言、雷万春等36位将领壮烈殉国。
一、战前形势: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
公元755年11月,安史之乱爆发,这场改变大唐国运的叛乱来势汹汹。安禄山率领15万精锐步骑从范阳(今北京)出发,一路南下,势如破竹。叛军经过常山(今河北正定)、定州(今河北定州),直抵汴州(今河南开封),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。仅仅一个月后,东都洛阳便告陷落。次年正月,安禄山在洛阳称帝,建立大燕政权,定都洛阳。他派崔乾佑率军西进攻打潼关,又令史思明、蔡希德分兵进攻河北。与此同时,唐朝讨贼副元帅高仙芝、封常清在宦官边令诚的谗言下,被唐玄宗处死,使唐军心大乱。
展开剩余76%面对危局,唐玄宗任命哥舒瀚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,强令其率20万大军出潼关迎敌。哥舒瀚被迫放弃潼关天险,在灵宝与叛军决战,结果全军覆没,本人也被俘。潼关失守后,唐玄宗仓皇西逃,带着禁军和杨贵妃、杨国忠等大臣逃往剑南(今四川)。途中发生马嵬兵变,杨国忠、杨贵妃被杀。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,组织朔方军反攻河北。
公元757年正月,大燕皇帝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联合严庄、李猪儿杀害。安庆绪继位后,立即派大将尹子奇率领10余万由同罗、突厥、奚等部族组成的精锐部队攻打睢阳。此时的唐朝两京均已失守,睢阳保卫战就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爆发了。
二、睢阳保卫战始末:孤城血战十个月
安禄山占据洛阳后,叛军四处攻掠,唐朝州郡纷纷投降,天下震动。两京失守后,唐军士气低落,加之中原地区百余年未经战事,敢于抵抗叛军的唐军少之又少。在这危急时刻,真源县令张巡挺身而出。当他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准备投降时,张巡愤然拒绝,率领不愿投降的军民奋起抵抗。他与单父尉贾贲联手,击败了投降叛军的雍丘县令狐潮,夺取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
不久,令狐潮率1.5万叛军卷土重来。贾贲力战而死,张巡被推举为主将。面对五倍于己的敌军,张巡以3000兵力多次击退叛军进攻,斩杀近万人。一个月后,叛军将领李怀仙、杨朝宗等率4万大军再攻雍丘。此时张巡仅剩2000士兵,但他临危不惧,亲自上阵,与叛军交战三百余次,坚守雍丘百余日。在周边城池相继陷落、粮草将尽的情况下,张巡率3000余人南撤至宁陵(今河南宁陵),与睢阳太守许远会合。在宁陵之战中,张巡又斩杀叛将20人、叛军万余,随后退入睢阳城准备长期坚守。
757年正月,安庆绪派尹子奇率10余万精锐围攻睢阳。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,张巡创造了坚守十个月的奇迹。他主要依靠以下策略:
1. 激励士气:张巡文武全才,善于鼓舞人心。他经常亲自上阵,与将士同甘共苦。在睢阳保卫战中,他每天指挥二十余次战斗,始终保持高昂士气。他还善于劝降敌军将领,如成功劝降李怀忠等叛将。
2. 肃清内奸:张巡深知内患的危害。他果断处决投降派将领田秀荣,稳定了军心。在雍丘时,他就曾公开处决投降派,确保全军上下团结一致。
3. 奇谋百出:张巡虽无军事经验,却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。他多次用计迷惑敌军,如击鼓扰敌之计:先击鼓佯攻使敌军戒备,待其松懈时突然出击。他还派勇士夜袭敌营,屡建奇功。
然而,长期的围城使睢阳陷入绝境。粮食耗尽后,张巡甚至杀妾飨军。最终,睢阳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陷落,张巡等36位将领壮烈殉国,时年49岁。
三、睢阳保卫战的深远意义
这场持续十个月的保卫战,张巡以7000兵力牵制18万叛军,歼敌12万,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。其意义重大:
首先,在唐军节节败退的形势下,睢阳保卫战极大地鼓舞了唐军士气。与哥舒瀚20万大军全军覆没形成鲜明对比,张巡的胜利让唐军看到了希望。
其次,这场战役牵制了大量叛军,为唐军反攻赢得了宝贵机会。就在睢阳陷落当月,郭子仪收复长安,继而收复洛阳。若睢阳早失,这些叛军可能被用于长安争夺战,战局或将改写。
最重要的是,睢阳扼守江淮要道。江淮地区是唐朝重要的财赋来源地。睢阳的坚守确保了江淮钱粮能通过长江、淮河两条通道源源不断输往前线。若睢阳失守,叛军将控制江淮,唐朝将失去经济命脉。
唐肃宗后来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、邓国公,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。睢阳保卫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,更是一场关系到大唐存亡的战略决战。张巡等人的壮烈牺牲,为唐朝最终平定安史之乱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锦鲤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